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
 
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07-28
【字体: 】    打印

 
 
 
是否同意公开:同意
办理结果:A
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提案字〔2020〕第190号
 
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的答复
 
市九三学社: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城乡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并在实施途径中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乡村振兴不是孤立的发展乡村,而是通过融合机制的选择,使城乡同时发展,达到城乡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目标。因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关于健全城乡要素,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方面。一是以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的重点,整合高等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等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作,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二是根据省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冀自然资规〔2020〕3号)要求,我市严格执行设施农业用地范围、规模的规定,严格保护耕地,建立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程序规范化长效机制,全面改进和优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三是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我市积极推动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发掘和保护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传推介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示范带动力强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在三环(环京津、环雄安新区、环设区市城区周边)、三沿(沿高铁高速、沿国省干道、沿重点景区周边),依托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产业特点、历史禀赋、文化内涵,重点打造12个休闲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与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以藁城区、栾城区、鹿泉区、正定县为重点,着力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10家市级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形成省会市民“周末2日游”休闲观光农业圈。目前,我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到76家,其中,省级以上美丽休闲乡村4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家,美丽田园1家。四是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电商化。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积极引导涉农电商企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主体参与,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推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产品顺畅衔接、优质优价。挖掘各地特色资源,推动生鲜农产品新零售、区域农产品O2O、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发展,依托“云、大、物、移”技术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以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塑造乡村“野生网红”,利用“网红IP”、社交平台等新业态整合优势资源,宣传和推广本地优质农产品,带动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和网络订购。4月15日,平山县组织了365集团和农业龙头企业双方合作对接会,到场种养企业17家,携带产品39种,现场达成供货意向协议金额100万元。五是我市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构筑“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规模发展格局,其中平山、正定、井陉等12个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赵县冬小麦节水种植、藁城区、元氏强筋小麦等8个农业节水和规模种植示范区,灵寿县蛋鸡养殖、新乐、行唐县奶牛养殖等8个规模养殖示范区,栾城、赵县粮食加工、晋州市梨果加工等9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列入全省“四个一百”工程。
关于建立健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方面。一是加快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促农民增收。今年藁城、元氏34.7万亩省级强筋小麦示范区丰收在望,形成了品种优质化、栽培标准化、灌溉节水化、生产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计划春播农作物170万亩,实际播种173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3万亩。张杂谷夏种任务落实到地块16.6万亩,比上年增加10.1万亩。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农民增收。我市着手制定了《石家庄市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实施方案》,将全力建设太行山区、滹沱河沿岸“两大中药材产业带”行唐、灵寿、平山、井陉、深泽等“十大中药材产业基地”,打造连翘、丹参、黄岑、黄芪等“十大道地药材品种”。推进蔬菜、食用菌和特色果品产业加速发展,蔬菜(瓜果、食用菌)新增种植全部落实到地块。三是产业融合发展促农民增收。以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一产跨二进三”,晋州、赵县、藁城梨产业是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的“河北鸭梨产业集群”主体组成部分。全市有13个项目列为2020年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四是加快“一村一品”发展促农民增收。按照生产标准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组织化、经营公司化、销售品牌化“五化”要求,积极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部公布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通知(农产发【2019】2号),我市新乐市邯邰镇小流村、赵县范庄镇大安一村被列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我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12个,全省最多。五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农民增加。积极配合人社部门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服务保障工作。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吸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工程,尽量安排投工投劳。鼓励返乡农民创新创业,发展乡村车间、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乡村产业。六是完善户籍制度改革制度促农民增收。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市公安局在以往实施的一系列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政策基础上,于2019年3月18日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我市城镇落户限制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全面放开了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限制,同时对落户城市的,取消了工作、学历等条件限制,可在经常居住工作地的城镇、市区申请迁移落户。对符合城镇、城区落户条件但因种种原因无法落户实际居住地址的,可暂时落户公安派出所设立的社区公共地址,从而实现了各类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区、城镇迁移落户的自由流动新格局。
关于强化政策支持,提高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方面。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落实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县(市、区)党委书记作为农村工作“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更加突出明显,县委书记担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统筹协调乡村振兴工作。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优化调整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明确要求各县(市、区)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优秀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有成任务等“四类人员”回村任职,加大对60岁以上、初中以下学历村党组织书记的优化调整力度。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每村至少储备3名后备人选,其中1名村党组织人选。截至目前,全市共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已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75人,其他“两委”成员273人,储备后备人选10188人。二是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了支持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技术创新、争创名牌、自建基地等10条政策,从2018年开始,市级财政已经连续两年安排1500万元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用于支持联合体创建。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试点工作。开展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试点工作,创新融资政策,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困难。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出资9700万元设立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目前,我市增信基金第一个试点期,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试点工作运行平稳,已累计帮助33家龙头企业获得增信基金贷款3.89亿元。目前已经修订印发第二期增信基金的三个制度文件,并与五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业务协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对新上市或挂牌上市的龙头企业,除享受河北省企业挂牌上市奖励政策外,省农业产业化资金按照已享受奖励金额的50%再给予奖补。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而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面着手、多角度努力。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拓展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增强农业供给活力”,立足农旅结合、三产融合、园区变景区,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产业,延伸产业链、丰富价值链,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快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实施。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局工作,并为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13日
领导签发:
联系人及电话:许晓东 0311-69117710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