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
 
对石家庄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第44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09-17
【字体: 】    打印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建议字〔2020〕第446号
对石家庄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第446号建议的答复
耿丽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产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对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下发了《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等多个意见方案,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关于拓宽渠道,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难题方面。一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盘活利用方面。国家、省、市相关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制度还未出台,待上级有关政策体系建立完善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工作。二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使用方面。指导县(市、区)充分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整理复垦出节余指标用于满足本地建设需求。主动与上级自然资源部门沟通,通过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库,了解各地节余情况,加大与有节余指标的贫困县联系力度。大力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争取购买当地贫困县耕地等别对等的节余指标,保障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建设用地需求。三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方面。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向文化名城、故国遗址、古寺名桥、革命圣地等历史文化积淀深,生态环境美和农林牧渔产业富的乡村投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补齐农村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休闲、生态、康养等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关于培育村镇企业发展,助力农村产业兴旺方面。一是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我市积极推动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发掘和保护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传推介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示范带动力强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在三环(环京津、环雄安新区、环设区市城区周边)、三沿(沿高铁高速、沿国省干道、沿重点景区周边),依托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产业特点、历史禀赋、文化内涵,重点打造12个休闲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与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目前,我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到76家,其中,省级以上美丽休闲乡村4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家,美丽田园1家。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我市着手制定了《石家庄市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实施方案》,将全力建设太行山区、滹沱河沿岸“两大中药材产业带”行唐、灵寿、平山、井陉、深泽等“十大中药材产业基地”,打造连翘、丹参、黄岑、黄芪等“十大道地药材品种”。推进蔬菜、食用菌和特色果品产业加速发展,蔬菜(瓜果、食用菌)新增种植全部落实到地块。三是产业融合促发展。以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一产跨二进三”,晋州、赵县、藁城梨产业是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的“河北鸭梨产业集群”主体组成部分。全市有13个项目列为2020年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四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了支持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技术创新、争创名牌、自建基地等10条政策,从2018年开始,市级财政已经连续两年安排1500万元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用于支持联合体创建。五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试点工作。开展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试点工作,创新融资政策,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困难。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出资9700万元设立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目前,我市增信基金第一个试点期,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试点工作运行平稳,已累计帮助33家龙头企业获得增信基金贷款3.89亿元。
关于注重产业发展长期性、持续性,尽快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到议事日程方面。近年来,我市围绕“城市品质、乡村风情、现代农村”的定位,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在全市1619个村庄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地打造了182个省级美丽乡村、4个省级精品片区。从2017年开始,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我们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美丽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美丽元素向美丽经济转变的新路径,开展了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在前期试点建设鹿泉白鹿泉、井陉古村落、矿区贾庄古镇、平山李家庄、灵寿燕栖湖、正定滹沱河6个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又建设了新乐伏羲台、井陉梨岩山庄、矿区天户峪等12个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培育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一是为市民休闲度假打造了一个新去处。首批建成的鹿泉白鹿泉、平山李家庄、井陉古村落等6个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当年的游客人数就达到3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3亿多元。其它陆续建成的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旅游接待能力逐步提升,游客人数逐年增多,初步缓解了优质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的难题,同时还助力了农民增收。二是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机遇。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依托的是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美丽乡村资源,我们注意引导进区建设的工商企业通过签订协议,保证村委会集体的保本收益。拿平山李家庄村来说,村集体年收入60多万元,农民到区内打工就业可以挣到一份薪金,流转土地、闲置农宅给公司还可以挣一份租金,如果到区内搞经营收入更为可观。2017年平山李家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远超全市12345元水平。三是为城乡融合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在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试点建设中共吸纳社会资本近30亿元,荣盛集团、碧桂园和陕西袁家村等国内优秀企业和集团,不仅带来了农村建设急需的资金,而且带来了先进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井陉县吕家村就是由6个年轻人创建的秀铁团队一手打造的;陕西袁家村团队,运用袁家村模式,经营驿道小镇民俗体验一条街等等。旅游度假区建设,带动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市场要素向农村汇聚,也带动了交通、电讯、物流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局工作,并为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