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
 
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3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11-06
【字体: 】    打印

 
 
 
是否同意公开:同意
办理结果:A
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提案字〔2020〕第0031号
 
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0031号提案的答复
 
张爱芳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高水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以建设“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为方向,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聚合力量,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截止目前,全市认定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14个,其中国家级产业园1家,省级园区23个,市级园区90个,培育了“鹿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藁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主导产业聚集度高、现代要素聚合力强、产品品牌效应凸显、联农富民机制多样的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带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我们从实际出发,适时把园区建设的重点由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提升。2018年以来,连续实施了重点园区提档升级工程、精品园区建设工程,重点在绿色发展、科技支撑、智慧园区、品牌建设、利益联结上发力,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设施装备水平、示范引领功能明显增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圈两区”现代农业发展总体布局,围绕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着力在国家级产业园创建上求突破,在精品园区建设上出亮点,在品牌宣传推介上下功夫,在体制机制探索上求创新,把园区打造成引领“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逐步形成以鹿泉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以省市级园区为骨干、以县级园区为基础,全域覆盖、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具体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提升园区发展竞争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支持意见》等文件。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支持设施农业用地、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实施财政资金专项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聚集效应和强大合力。共同把园区做大,把产业做强,把品牌做响,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激发农村改革活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二、加强金融支持,助力乡村振兴。为有效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构建财政金融协调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2015年以来,由市农业部门牵头,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了“石家庄市现代农业融资服务平台”。截止2020年4月底,平台累计投放贷款57765万元,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30户,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6月20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分批次筛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进行信贷支持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开展这项工作,逐步建立农业农村系统与金融机构的工作联系机制,为今后进一步推动各项金融支持惠农政策落地夯实基础。下一步,主要针对农业企业及经营主体客户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防控措施,提高平台运行质量与效益,有效破解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资金瓶颈。
三、强化科技服务,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在全市大力推广应用高产、优质、高效的配套集成技术及先进加工技术,培育、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组建“石家庄市现代农业专家服务团”,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密切合作,坚持洋教授与土专家相结合,科技成果创新与孵化相结合,为现代农业园区技术集成、成果转化提供支撑。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办班、网络等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农业工作者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四、推动“互联网+”,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我国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在全市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广泛推广,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商务化,重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建设智慧园区。拓展“石家庄市农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功能,为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市场分析、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推广“互联网+益农信息社”和农业农村部“12316益农服务社”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订单形式建立生产基地,与超市、社区、企业、学校、餐饮集团等直接对接,加快推进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五、激活园区运行机制,推进产业融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建立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等方式,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新模式,实现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积极探索适合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一园一策,用企业改革的理念和办法管理园区,对已经建成且运营不良的园区,可以通过兼并、收购、划转、合资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市级以上园区要率先完成土地流转任务。通过多业态融合,增强园区自我造血功能,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链增值收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六、推进绿色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标准化引领,进一步完善生产标准和生产规程,积极推进按标生产,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和种养复合循环利用生产方式,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用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加强农产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规范农兽药采购、使用行为,督促生产者严格执行间隔期、休药期规定,完善生产记录和档案;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积极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打造一批乡土品牌,加大优质、绿色农产品宣传和市场推介,提高品牌公信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有效举措,是实现我市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聚合新型经营主体,聚集现代生产要素,聚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真正把园区打造成“生产+加工+科技”全产业链发展的新高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力支撑。
 
 
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12日
 
 
 
 
 
 
 
 
 
 
 
 
 
 
 
 
 
 
 
领导签发:张德全
联系人及电话:黄滨 王建刚 69117751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