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

搜索

热搜:养殖畜牧十九大价格行情检疫病虫害

 
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平山县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 13:53  来源: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平山县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把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作为全县工作重点,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加压奋进,老区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25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4元,增速7%、全市第1。典型做法在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和市委《决策》杂志刊发。
一、提高政治站位,完善政策体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统揽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工作,突出严实导向,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同责,高位推动、协同落实”的工作体系;另外,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听取汇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二是明确发展思路。坚持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大力山地苹果、设施蔬菜、中药材、现代畜牧、休闲农业五大特色产业,抓好食用菌制菌中心二期、轲晖牛羊屠宰深加工、温塘温泉康养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厘清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三是完善考评体系。把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县领导定期深入农业特色产业项目一线调度进展,实地调研检查、一线解决问题。同时,定期开展观摩拉练等活动,竖起“比学赶超”风向标。
二、挖掘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挖掘资源禀赋,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持续壮大特色产业。全县发展山地苹果3.5万亩、中药材9万亩、设施蔬菜(含食用菌)0.85万亩 ,以及黑猪2.18万头、太行山羊3.85万只、蜜蜂2.89万群、太行鸡9.91万只、冷水鱼养殖4.21万平方米;培育了家庭农场7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83家、现代农业园区3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家,省星级以上休闲农业园25家。二是聚力打造品牌农业。注重以品牌价值为产品价值赋能,发布了“平山优礼”“平山苹果”“平山蔬菜”等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了“元坊苹果”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平山寿桃、平山苹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通过持续放大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足做活平山“土特产”文章。三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巴氏酸奶制品、肉牛肉羊屠宰、豆制品、食用油、粉条等加工项目,积极推动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产业链条延伸,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拓展农业多元价值,实现产品价值提升、群众持续增收。四是持续深化农旅融合。培育了红色教育、太行山水、中山文化、温泉康养4个板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民宿经济,打造了光禄山风景区、星火大院等新业态项目,以及“水磨湾”“T-Villa高端温泉”等8个星级精品康养民宿,2024年入列首批河北省旅游名县,连续6年入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目前,正加快推进温塘温泉康养中心、文都河水世界等重点文旅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多平山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体验。
三、完善利益联结,促进群众增收。围绕产业振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脱贫农户增收挂钩,鼓励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分享更多增值收益。一是“村党支部领办”带共富。坚持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重点,引进市场机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路径,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县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实施的产业项目300余项。二是“行业协会牵头”稳供求。成立了山地苹果、中药材、食用菌、畜禽养殖等10余家农产品行业协会,鼓励协会组织会员积极与销售企业订立购销合同,双方约定农产品的品质、数量、时限、收购价格等事项,建立稳定的产品供求关系。截至目前,通过“订单式生产”农产品产量达1.9万吨,销售额收入达1.34亿元。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促发展。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由龙头企业出资搭建生产物资、技术培训、品牌培育、加工销售等平台,村民小单元竞争承包,与企业签署回收销售合同,既保证了农产品品质质量,又调动了农户生产积极性。四是“科技平台创新”促就业。依托平山县食用菌制菌中心,创新探索“六位一体、六统一分”经营模式,即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农户+基地形成一个产业整体,由企业统建棚室、统引品种、统制菌棒、技术指导、品牌培育、加工营销,农户分户栽培管理,企业负责回收销售,带动了周边30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达2万元。
四、强化要素保障,凝聚增收合力。注重统筹联动,加强政策扶持,持续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配备。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成立了农旅项目建设指挥部,进一步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用抓工业的思维抓农业,对重点农旅项目拉出时间表、作战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今年,谋划农旅项目53个,总投资约33.43亿元。二是强化资金投入。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印发了《平山县2025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方案》(〔2025〕-22),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设计预算、财政预算评审、招投标、施工建设、验收、结算评审等环节,确保项目有序建设、质量达标、发挥效益。今年第一批四级衔接资金共安排项目230个,总投资28862万元。其中,产业项目64个,总投资15600万元,占比54.05%。同时,申报了岗南、温塘2个和美乡村精品片区地方专项债项目,正等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引育留用”全链条协同发力,通过科研院校专家、科技特派员、特聘农技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公益服务功能,组建了26人的专家服务团队,柔性引进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开展农业培训1.2万人次,全面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