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源头、追去向、建平台——智慧农业为农产品织就一张质量安全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
控源头、追去向、建平台——智慧农业为农产品织就一张质量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3日 16:25  来源:农民日报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对农产品的来源信息也更加关注。在2024数字乡村暨智慧农业博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分享并展示了数智化应用在提升农产品品质上的最新成果,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农业的发展为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希望。
源头可控——
利用数智化系统实现精准化生产
在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位,摆有桑葚果干、蓝莓果汁、杨梅鲜果等有机农产品的展台前非常热闹。一旁品尝过杨梅的观众直夸赞:“汁水浓郁,味道甘美,好吃!”
“品质好是因为农作物打小就生长在‘五星级’待遇的环境里。”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工程师周睿衡对参观者说,“以前,农作物的叶倾角、穗数等表型参数,都是由育种专家进行手工测量,难免会出现计算误差,造成植物漏光损失,现在靠着机器人和数智化系统模型,24小时就能完成一轮高效且精确的智能巡检。”
周睿衡向参观者特别介绍了植保无人机在精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他说,搭载多光谱、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可见光等各种传感器的机器人能够分析农作物长势如何、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据此生成的“施肥处方图”交到植保无人机手里,再由无人机“照方抓药”,这样能够合理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避免造成土壤污染。
与会专家在交流过程中有一个共识,就是农业生产环境信息获取已经转变为主要依靠数字化装置与设备进行实时采集。从源头开始,更加精准地把控质量。比如,针对土壤信息,有养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有机质传感器,针对农田气象环境,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动植物生命信息采集也已转变为主要依靠先进仪器设备进行,动物体温、病虫害等动植物健康监测信息,含水量、矿物质、农药残留等产品质量信息,生长量、单产、总产量等生产信息都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装置来获取并经过模型处理后得出数据。
“装置获取的数据将持续用于指导生产。”现场的技术人员介绍,控制端APP安装在无人机遥控器上,实现无人机飞行控制与数据回传;应用端APP安装在手机或移动终端上,实现远程数据查看;通过PC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综合指挥和系统设置等,加强“前、中、后”数据与控制的互通与融合,可实现对包含病虫害、灌溉和作物生长等在内的农田信息更加全面、高效、便捷地监测。
这边在讲数智化装置和植保无人机的特殊功能,那边“会养鱼的机器人”吸引众人的目光。研发企业负责人介绍,这个智能投饵机器人是智慧渔业车间的“管家”,虽然外形不起眼,但它可以24小时监测养殖水产品的进食情况和饵料剩余情况,防止饵料过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保障鱼类健康。当机器人发现需要投饵,设备就会通过物联网技术控制并打开智能投饵机,根据种类“因鱼施策”,进行自动投喂。通过合理的饲喂管理,增强鱼类自身的免疫能力,能够有效减少常见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用药量。
去向可追——
打造可追溯链条保障标准化供应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靠产,二靠管。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成果之一,农产品追溯系统如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前,伪造猪肉检疫印章的成本低,一些非法的生猪私宰户用自制印章给猪肉盖章,让冒充的‘放心肉’进入市场,如今,激光灼刻技术的出现让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南京混沌信息科技销售经理晏岩介绍。生猪屠宰激光灼刻追溯管理系统融合计算机技术和激光灼刻技术,通过研发生猪屠宰溯源管理软件,移动管理屠宰批次信息,实时控制生猪灼刻设备,按照生猪屠宰检疫验讫印章样式的监管要求,在猪的肩腰臀部位灼刻印章内容,灼刻出的免疫标识清晰可辨、不可擦除、干净卫生,在进行赋码后,屠宰批次信息会同步上传至云平台,建成屠宰批次溯源信息数据,供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查阅。
“目前,NFC高端溯源系统用到了NFC感应技术和三维码区块链防伪溯源技术。”展台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实现一物一码,为农产品建立透明供应链,能够使消费者打消疑虑、提高信任。”在工作人员演示的手机端操作界面里,可以详细看到高标准农田中稻米等农作物的产品信息、生产环境、加工信息、检测信息和生产过程。
借助物联网技术,用条形码和二维码代表身份,覆盖农产品全品类管理,既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信息的知情需要,又能提高生产者科学生产和销售的自律意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已经在消费者和企业间架起了一座“看得见”的互信桥梁。
与会专家认为,使用农产品追溯系统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与信誉度,今后,农产品溯源码不光是一张“身份证”,更是一张“金名片”。
未来可期——
搭建信息化平台强化全过程监管
如何搭建并优化信息化平台,从而实现全过程监管也是当下一个关注重点。以江苏省高标准农田智慧管理平台为例,平台建设包括高标准农田物联网应用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业资源计划管理平台、专家在线服务平台及大数据指挥中心,实现针对大田农业生产现场的气象、空气、土壤、水源环境因子、虫情等实时监测,大田的泵站、阀门、物联网杀虫设备等农业生产现场的相关设备实现远程智能控制。结合视频监控、智能预警等强大功能,帮助农户随时随地掌握作物生长状态。运用GIS、北斗、物联网、互联网、遥感等技术获取农业大数据,进而整合地理信息数据、育种数据、生产种植数据、资源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处理分析,提供产业全过程服务。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涵阳
“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技术真正赋能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关键步骤和要素必须充分落地。数字农业技术在助力农产品质量管理方面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农业领域专家林龙说。首先是要加快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例如,利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自动检测和分级,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优质。
在现场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依靠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数智化技术手段,从源头抓起,强化过程监管、后期追溯,实现全过程综合管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趋势。今后还将加强技术应用、体系建设、数据分析、农民培训等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将数字技术与传统经验相结合,进一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